教育部近日公布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获奖结果,信息工程学院学生陈昱负责的《深蓝智匠——多功能船体“分段”装配自动化先行者》项目,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张毅皓负责的《风翼侦观——海上风电外表腐蚀检测先导者项目》,荣获国家级铜奖。商船学院学生郑菲负责的《乘流检波一种多功能海事监测无人艇队》项目,获得入围总决赛奖。
“深蓝智匠”和“风翼侦观”科创团队都依托学校基础实验实训中心苹果树工坊平台。“深蓝智匠”项目聚焦船舶精细化智能化焊接的发展前景与传统人工焊接的迭代升级,自主研发一套兼具软硬件系统的多功能船体自动化“分段”装配机器人。对比现有船舶制造工艺,在智能识别与不定向焊接技术上更具前驱力。
“风翼侦观”项目围绕海上风电设施表面腐蚀检测的现实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打造出一套集成化、模块化的无人自主检测系统。该系统融合多传感融合技术、高性能图像处理算法与智能分析模型,能够适应复杂海况环境,实现对风电设备腐蚀状况的精准识别与动态监测。
“乘流检波”科创团队依托学校智能船舶与工程技术优势,自主研发多功能海事监测无人艇队。该艇队集成自主路径规划与同步导航技术,可在复杂水域实现高效协同作业,并通过多艇实时通信与数据共享优化队形效率。应用场景覆盖海事监管、水上搜救及生态保护三大领域。
参赛期间,指导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团队成员对项目计划书、PPT、路演答辩等各个环节进行认真打磨,反复演练。在参赛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三个项目成功晋级国赛。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全国总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共有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学校的514万个项目、2083.6万次报名参赛。
学校高度重视大赛的申报组织工作,自大赛启动以来,教务处联合研究生院、学生处、团委动员各学院(研究院)学生积极参赛,参赛项数大幅提升,超1800项,并精心组织校级选拔赛。还邀请专家对参赛师生进行多轮专题培训指导,对参赛项目进行跟踪辅导,最终荣获国家级铜奖2项,入围总决赛奖1项。荣获上海赛区金奖2项,银奖8项,铜奖23项,优胜奖21项。
教务处将持续推进项目式教学改革,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从“知识传授为主”转向“能力素质培养为先”的变革,全力培养敢闯会创的有为人才。通过培育重点参赛项目,打造拔尖创新人才方阵,力争在2025年的国创大赛中再创佳绩,更好发挥创新教育的引领作用。
图1 陈昱同学负责“深蓝智匠”科创团队(第一指导教师胡肇炜)
图2 张毅皓同学负责的“风翼侦观”科创团队(第一指导教师胡肇炜)
图3 郑菲同学负责的“乘流检波”科创团队(第一指导教师赵建森)